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始终秉持“生态保护型光伏”建设理念,通过前期规划选址沟通、建设期间监督服务和生态修复同步指导“三管齐下”的工作措施,努力实现草地高水平保护和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隆阳区在建光伏项目施工现场
生态优先,精准规划。在光伏项目谋划阶段,隆阳区林草部门坚持“生态优先”,主动靠前服务。通过对拟建项目区进行详尽生态调查,科学精准选址,坚决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地珍稀物种栖息地,以及避让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热点等区域,从源头守住生态底线;组织召开“依法使用林草地专题会议”,以清单形式明确林草地使用规定,施工期植被保护事项及后期植被恢复要求,确保建设单位清晰知晓保护责任;与建设单位签订依法使用林草地承诺书,将生态保护与修复责任层层压实,为项目合规推进奠定基础。
地空协作,强化管护。进入建设环节,隆阳区创新采用“地空协作”模式强化监督管护。一方面利用无人机对建设区开展不定期外业巡查,精准捕捉施工不规范、超范围作业等问题,第一时间制止并督促建设单位整改;另一方面激活生态护林员“前哨”“探头”作用,将建设区纳入日常巡护范围,实行“每日一巡”机制,确保问题早发现、早上报;针对问题突出的项目,通过发函整改、跟踪督办强化约束,对存在违法使用林草地行为的,依法开展调查处置,全力保障项目建设依规推进。
技术创新,精细修复。为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隆阳区以技术创新推动植被修复。严格遵循“最小破坏、最大保护”原则,严禁分台式破坏性建设,引导采用大型无人机运输、人工打桩等技术手段,大幅减少临时施工道路开挖及光伏板运输架设对周边生态的影响,实现施工成本与后期生态恢复成本“双降”;对已完工项目,督促指导业主单位及时开展植被修复,并布设“草光互补”监测样地,动态掌握区域资源变化情况,为后续光伏项目占用草地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