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进入新一轮森林草原防火期以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森防指、国家林草局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精准提升防控能力”这一中心,着力解决“火源管控力度不够”和“人民防线筑得不牢”两个普遍性突出问题,全力落实工作措施、提升工作质效,推动森林草原防火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11月初,全省共接报处置2起森林火灾,火灾起数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新低。
突出事前发力,精准落实防控措施。深化责任落实。扎实落实省领导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指示批示要求,牵头起草防火令,全面安排部署防火重点工作,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监管部门、经营单位和个人责任。全省累计发放户主通知书875万余份,召开各类防火会议(含户主会、院坝会)9万余场次。深化预警监测。进入防火期前,组织气象、应急管理、森林消防、高校等单位专家,会商研判火灾风险。6000余路视频监控全天候在线,监测范围覆盖全省约63%的林区。防火期内,强化与气象部门沟通协作,加强对极端天气的预测预警,在重要时段及时发布短临预报,累计发布高火险警报66期、发送提醒短信120万余条。深化宣传教育。持续构建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联合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印发宣传工作实施方案;联合云南省公安厅制作警示教育宣传片;联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专项部署涉林旅游景区防火宣传;联合云南省通信管理局向全省人民发送高火险期宣传短信。全省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6万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996万余份,张贴各类宣传标语69万余份,发送宣传短信2450万余条,森林草原防火宣传覆盖面持续扩大,常态化、不间断的宣传氛围日趋浓厚。
紧盯关键环节,精准深化源头治理。严格排查隐患。强化输配电设施周边火灾隐患排查,联合电力部门召开全省风险防控会议,印发《云南省“林电共安”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持续发挥暗查暗访督促指导作用,累计派出11个工作组暗访4级火险区域,累计采集信息868条,发现问题175个,发出整改提醒函22份。指导各地常态化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专项行动,累计排查整治火灾隐患1.9万余处。严格管控火源。1.2万余个卡点严格管控进山入林人员,累计完成进山登记1060万余人次。指导各地科学清除林下可燃物24万余公顷,极大缓解了林下可燃物过载带来的火灾风险和防控压力。优化农事用火报备审批、专人监烧、看守清理全过程监管。严格巡护巡查。近24万名护林员在岗履职,累计开展巡山护林1930万余人次。134套中、小型无人机累计执行林区巡护任务3992次,飞行时长76684小时,巡护面积达8014万公顷,有效提高巡护效率和覆盖度。
注重夯实根基,精准提升防控能力。优化队伍管理。建成森林草原防灭火专业(半专业)队伍管理平台,动态管理全省290支专业队、550支半专业队、近2万名扑火队员。牢固树立安全扑救理念,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多轮次、全覆盖的指挥员培训和专业(半专业)队伍集训、轮训,累计培训5351场次、近72万人次。优化装备配备。制定全省防灭火装备配备专项规划和森林草原防火物资管理办法,逐年推进装备配置达标计划。省级统筹1.19亿元,专项用于补齐乡镇以水灭火装备缺口。建成全省防灭火装备管理平台,实现全省装备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全省现有防灭火专用车辆2665辆、主要灭火装备98万余件(套、台),重点防控区域达到装备储备标准。优化设施建设。制定全省森林草原防火项目管理办法,指导各地规范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实施。联合省公路局印发《增发国债森林草原防火应急道路长效养护方案》,形成“群专结合”养护模式和“施工单位主责、林草系统监管、公路部门指导”工作格局,确保“管好、养好、用好”建设的1.59万公里应急道路。争取高危区(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和防火应急道路项目7个、中央预算内投资4.36亿元,将新建林区视频监控、以水灭火设施等3700余套(台、个),进一步完善防控重点区域基础配套设施。
聚焦快速响应,精准做好应急准备。规范值班值守。充实值班值守队伍,在林草、应急管理、公安、森林消防4个部门基础上,新增电网公司、无人机服务平台、指挥系统保障方参与防火期24小时联合值班,实现火情信息第一时间共享、无人机随时起飞核查。规范应对舆情。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监测森林草原防火相关舆情并及时通报,确保快速响应、规范应对,强化舆论监督和引导,坚持主动发声、正面引导,严厉打击造谣生事等不良行为。规范处置火情。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督促指导各地落实《云南省森林草原早期火情处置流程》,在重点防控区域前置队伍、装备,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按照“报扑同步、归口上报”要求规范报送重要火情报告,以“打早”当头、从“打小”着力、由“打了”托底,实现未发生重大及以上森林草原火灾,火灾起数、受害面积大幅下降,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