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普达措——我们共同的家园——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纪实

2020-07-12   来源:云南网-迪庆日报   

▲ 夏季牧歌。

▲ 普达措之春。

▲ 冬雪绵绵。

▲ 金色大地。

皑皑雪山、茵茵草甸、原始森林层层叠叠、碧塔海属都湖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是位于中国西南横断山脉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迪庆42万各族群众共同守护的家园——普达措国家公园。

15年来,这个曾经无序发展、岌岌可危的生物多样性区域在国家公园建设实践中不断升级再造:从曾经无序发展到国家公园理念引入、再到国家层面上的国家公园试点高位推进,普达措国家公园用山水交融的诗画意境、共建共享共生的理念彰显了迪庆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守和成效。

理念之变:国家公园华丽转身

迪庆是雪山冰川、高山峡谷、原始森林、高山喀斯特地貌等自然奇观荟萃的地区,也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还是地域民族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如何打造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香格里拉品牌,推进旅游业发展,又保护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成为迪庆需要协调解决的难题。

以保护为目的,使生态、经济和文化效益得到最大发挥,通过贯彻国家公园理念,迪庆在保护与发展的路上找到了答案。

在省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迪庆依托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5年整合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属都湖和尼汝区域,引入国际上通行的国家公园先进理念,借鉴其建设管理模式,与州情相融合,在全国率先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试验。经过3年多的酝酿打造,普达措国家公园建成,使国家公园的概念从抽象变成了现实。普达措国家公园成为云南省、迪庆州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并首次用国家公园理念打造的自然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的精品。

10多年来,普达措国家公园探索积累了国家公园建设的经验:由原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141.3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为602.1平方公里,在2%的使用面积上实现了600多平方公里最大的保护效益;实现了严格保护和一般控制“两区”的合理划分;出台《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普达措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条例》,使公园管理更加有效。

“观念一变天地宽。”这个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名气越来越大,促进了迪庆旅游业发展。

2016年,普达措国家公园列为全国10个国家公园建设试点之一,作为云南省唯一列入试点的国家公园,在云南省政府成立的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协调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普达措国家公园加快了改革步伐。2018年8月29日,原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与原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完成归并整合,新的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作为试点的统一管理机构正式成立。

从此,普达措国家公园力求从“本地通”变为“全球通”,着力补足机制体制和发展方式上的短板不足。“经过4年多的改革,普达措国家公园在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完善修订国家公园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公园自然确权和公益属性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唐华说,“在国家公园试点推进过程中,我们起步较早,站在更高层次把普达措国家公园建设和保护得更好。”

生态之变:绿水青山共有的家园

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属都湖和碧塔海静静流淌,当各色杜鹃花开满枝头时,人们不远千里前来探险,一睹它的芳容。2007年以前,交通不便,附近群众牵马为游客服务。每年累计2800多匹马通过山间便道穿越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带到达碧塔海和属都湖区域,牲畜粪便直接排入湖泊,垃圾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盗猎、盗伐林木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山林河湖草生态安全。

保护是普达措国家公园永恒的主题。如今,走进普达措国家公园,特色风光比以前更加迷人,高山杜鹃尽情绽放,小松鼠在林间悠闲跳上跳下,恍如世外桃源。公园的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衔接,渗透了无处不在的环保理念:车行游览道覆盖了过去砍伐木材的林区路、安装了从国外引进可进行二次利用并随时移动拆除的木栈道、公园内使用尾气排放达欧Ⅲ标准的绿色环保车、建设了自动冲水对环保无害的绿色卫生间、公园内人为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

普达措国家公园中的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为保护好生态,省委、省政府以及西南林学院等国内外专家学者为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建设和有效保护出谋划策,倾注了诸多心血,并搭建了普达措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平台。

普达措国家公园初建时,周边吉利谷、霞浪、赤池底三个村的村民认为会断了他们的财路,建设公园不仅影响他们牵马赚钱,而且也不能按照祖祖辈辈的方式靠山吃山。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充分考虑到公园范围和周边村民的利益,实行了“共建共生共享”的发展模式,动员引导村民从昔日的砍树人变为公园管理者,有的村民在公园担任保洁员、驾驶员,每月收入3000元,还享受公园的社区反哺资金。如今,当地村民告别了砍柴取暖、烧火做饭的传统生活,从原来的旁观者成为了公园的管理者、受益者。

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建设,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开辟了路径,谱写了迪庆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发展之变:人与自然和谐的天堂

普达措国家公园在10个国家公园试点中面积不是最大,但其山水林草湖综合性的特点格外显著。

多年来,普达措国家公园有一群默默坚守的人——碧塔海自然保护所干部职工和护林员。他们救助野生动物、巡护管理自然环境,守护着普达措一山一水。 都吉是洛茸村村民,他的家位于普达措国家公园核心区,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一名护林员,平均每天要走10多公里的巡山路。“我们一家都在这里工作和劳作,我非常喜欢这里的一切,一定守护好青山绿水。”都吉说。

正因为他们的守护,普达措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犹如一个绿色大宝库。很多专家学者纷纷走入这个宝库,一探高原生物多样性的秘密。云南省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专家、高校生态与环境教授对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站的建设事宜进行了商讨,力求在普达措国家公园构建一个立体、智能的科研系统,公园内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块湿地都将衍生出不同的科研成果。

普达措国家公园科研项目相对滞后,这是普达措国家公园发展中的短板。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启动了湿地保护监测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等项目,开展了公园巡护、环境监测、科研合作、环境教育等保护工作,取得了《普达措国家公园观鸟手册》《生态本底图》等成果。

15年的探索与实践,普达措国家公园始终走在环境保护的路上。如果你到普达措国家公园走一走,茫茫的原始森林、弥里塘的牛羊、牧人的歌声,让人感受到普达措就是田园牧歌的意境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天堂。

通讯员:和金莲 解大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