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普达措:重整旗鼓再出发

2020-09-07   来源:云南日报   

6月的普达措,花静静地开,树慢慢地长,空灵静谧中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艰难探索脚步却紧锣密鼓。“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将保护面积从141平方公里扩大到602平方公里,在更大范围将森林、湿地、草甸、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地质遗迹、传统民族村落等纳入保护区域……”6月14日至1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一行实地督办调研5天后,对云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给予了肯定,并与我省就如何解决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达成共识,对云南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公园体制寄予厚望。

      “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

1996年,云南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在全国开展国家公园研究、探索与实践,积极寻求保护与发展的共赢之路。滇西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基于良好的资源禀赋,结合藏族聚居区实际,率先在云南省启动国家公园建设,经过10年时间,于2007年6月依托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通过制定“一园一法”、编制总体规划,依法依规开展普达措国家公园建设管理。此后,我省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先河,先后出台了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意见、发展规划纲要以及申报、评估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发布了国家公园基本条件、建设规范等9项地方标准,制定出台了中国大陆首个国家公园地方性法规《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24年来,云南国家公园建设摸索出了一系列经验和做法,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普达措在省级层面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初步走出了保护与发展共赢的新路子。

       重回起点再出发

2013年,中央正式作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战略部署,2015年,云南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普达措与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长城等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一起站在了体制试点的新起点。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相较于其他试点区,对照中央的新要求、新任务,普达措国家公园面临着“重新再来”的巨大挑战:要对此前已基本成型的管理保护模式破旧立新;对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重新分配……

重整旗鼓再出发的路上充满了挑战。直面问题、破解难题,成为我省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共识和选择。2016年以来,我省成立了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13个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的云南省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体制试点工作。省政府印发了《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重点任务分解方案》,明确理顺管理体制等12项重点任务和完成时限,并具体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5年间,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各司其职,着力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体制。

2020年2月,省委编办正式批复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划归省林草局垂直管理,明确了省林草局对国家公园范围内各类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综合执法等多项职责。秉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自然遗产”的理念,普达措国家公园在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14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将保护面积扩大到602平方公里,更大范围的森林、湿地、草甸、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地质遗迹、传统民族村落等被纳入保护区域;及时修编《普达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合理划定核心保护区与一般控制区;制定产业准入清单,及时关停了公园范围内的尾矿库并开展生态恢复。为实现国家公园的全民参与、齐抓共建,普达措国家公园结合实际,将“社区发展”整合进国家公园五大功能,形成社区产业发展长效扶持、旅游收益反哺社区发展、社区优先就业扶持等多项机制。

“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自然遗产。”2016年以来,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下,普达措国家公园利用中央预算内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湿地保护与恢复资金共计1.1亿元,新建了175公里的巡护步道及生态栈道、3个管理站、4个观景点、31个休息点、352块标识标牌,实施了2万余亩的封山育林和植被恢复,建设了资源监控平台,完善了界桩界碑、安防监控、森防监控、污水处理等设施;利用省、州专项工作经费,启动了国家公园全域本底调查,组织60余名专家历时半年完成了10个专题科学考察,全面摸清掌握了普达措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重要自然资源本底和生态状况,完善了特许经营、生态补偿等10余项机制与制度研究,以及解说、居民点调控等数10项专项规划编制;吸引社会资本2400余万元建设了免费开放的科普宣教中心,改造建设自然教育基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云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建设野外科学生态站、草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子站,科研监测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明天会更美好

天赐圣地——普达措一直在保护与发展共赢的探索跋涉中一路向前,回望来时的路,我们看到她正向希望的彼岸走去。

普达措国家公园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8年以前的自主开发阶段;2008年至2015年的地方政府主导建设试点阶段;2015年至今国家层面主导的体制试点阶段。三个阶段,螺旋式上升,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的点点滴滴,折射反映的是管理从无序到有序,生态旅游从粗放到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由弱到强,社区民生由贫困到小康的巨大转变。监测表明,从2006年省级层面的国家公园体制探索建立至今,普达措国家公园未发生过森林火灾,空气质量保持一级,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游客随意出入、人马任意踩踏、管理粗放无序、社区发展落后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曾经是骑马、烧烤聚集区的岗擦坝草甸,如今水草丰美、景色宜人,中甸叶须鱼、黑颈鹤等珍稀物种栖息地得到恢复,种群数量稳定增长,森林、湿地、草甸、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保护。通过国家公园建设,数千名原住居民参与到生态管护、巡护监测,为访客提供环卫、解说、餐饮等服务,交通、教育等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遵循严格保护、适度利用的原则,普达措国家公园走上了资源有效保护永续利用的新路径。普达措国家公园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达到每年43.7亿元,原住居民户均年收入从2万元增加到10万元,社区居民保护意识普遍提升,从“要我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

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民族之美、和谐之美是普达措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