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构建林长制责任体系这项核心任务,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面建成了省、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林长体系,如期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至2021年12月25日,省级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云南省落实林长制工作方案》,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全部印发了实施方案,1419个乡镇(街道)、13569个村(社区)均制定了工作方案。省、州(市)、县(市、区)三级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林长制领导小组,设置了林长制办公室。全省共设立各级林长36999人,其中:省级总林长2人、林长16人,州(市)级林长211人,县(市、区)级林长2009人,乡镇(街道)级林长13432人,村(社区)级林长21329人,均明确了林长责任区和工作职责。16个州(市)各级林长设置情况如下:
昆明市:市级林长13人,县(市、区)级林长143人,乡镇(街道)级林长561人,村(社区)级林长2057人。
昭通市:市级林长13人,县(市、区)级林长200人,乡镇(街道)级林长1567人,村(社区)级林长1248人。
曲靖市:市级林长15人,县(市、区)级林长206人,乡镇(街道)级林长1520人,村(社区)级林长1509人。
楚雄州:州级林长12人,县(市、区)级林长150人,乡镇(街道)级林长1106人,村(社区)级林长1089人。
玉溪市:市级林长14人,县(市、区)级林长125人,乡镇(街道)级林长686人,村(社区)级林长771人。
红河州:州级林长17人,县(市、区)级林长216人,乡镇(街道)级林长1350人,村(社区)级林长1327人。
文山州:州级林长10人,县(市、区)级林长147人,乡镇(街道)级林长838人,村(社区)级林长2876人。
普洱市:市级林长12人,县(市、区)级林长132人,乡镇(街道)级林长1027人,村(社区)级林长1010人。
西双版纳州:州级林长15人,县(市、区)级林长46人,乡镇(街道)级林长365人,村(社区)级林长991人。
大理州:州级林长14人,县(市、区)级林长169人,乡镇(街道)级林长1269人,村(社区)级林长4892人。
保山市:市级林长14人,县(市、区)级林长115人,乡镇(街道)级林长908人,村(社区)级林长955人。
德宏州:州级林长13人,县(市、区)级林长66人,乡镇(街道)级林长524人,村(社区)级林长361人。
丽江市:市级林长16人,县(市、区)级林长83人,乡镇(街道)级林长347人,村(社区)级林长832人。
怒江州:州级林长6人,县(市、区)级林长38人,乡镇(街道)级林长331人,村(社区)级林长271人。
迪庆州:州级林长17人,县(市、区)级林长39人,乡镇(街道)级林长230人,村(社区)级林长191人。
临沧市:市级林长10人,县(市、区)级林长134人,乡镇(街道)级林长803人,村(社区)级林长949人。
在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中,各级结合实际,创新举措,推动林长制走深走实。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由各级人大、政协负责的林长制督察体系,有效解决了“运动员”和“裁判员”身份重叠问题;由省委编办牵头,多部门协同配合,将林草行政执法纳入全省综合执法改革并启动试点,聚力补齐林草执法短板。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林长+警长”工作机制,强化森林草原资源保护执法监管。曲靖、文山、大理等州(市)建立了“林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推进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普洱市建立森林草原资源开发利用“黑名单”管理机制,全面强化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管理。西双版纳、怒江、迪庆等州(市)由州级林长直接挂联乡镇(街道),楚雄州全面推行林长制成员单位层层挂钩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工作。玉溪、临沧、西双版纳、丽江等州(市)采取安排财政预算、植被恢复费专用等措施保障林长制资金。保山市编办支持林草部门成立林长制工作科。昆明市率先启用了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红河州投资1.3亿元全面推进“数字林草”建设,推进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网格化、信息化。楚雄、临沧等州(市)将落实林长制与绿色产业有机融合,强化绿色发展。昭通市同步县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建设,德宏州突出加强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等重点区域管理。
2022年是云南省深化落实林长制的关键之年,从省到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到各有关部门,要持续深入推进林长制落地落实,抓紧完善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制度体系,聚焦“突出问题、重大风险和重点任务”三张清单,努力以推行林长制求突破、解难题、出成效,不断把林草工作的治理能力提高到新水平,为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美丽云南、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