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南省林长制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落实林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2-01-10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云林长办发〔2021〕1号

各州、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和省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

《云南省落实林长制工作方案》已经省林长制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云南省林长制办公室

2021年11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云南省落实林长制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20〕34号)和《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厅字〔2021〕1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确保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主体责任落实见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部署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惠民,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以明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目标责任和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为核心,聚焦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湿地保护率等4项约束性指标和生态资源保护、森林草原生态修复、森林草原资源灾害防控、森林草原领域改革、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基层基础能力建设等6项主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细化实化工作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确保到2021年12月底前全面建立省、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林长体系,为如期实现《实施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各州、市党委和政府,省林草局牵头;省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构建林长制组织体系

(一)成立领导机构。省、州(市)、县(市、区)三级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林长制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职责,形成高位推动、责任明确、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林长制工作格局。(各州、市党委和政府,省林草局牵头;省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021年11月底前完成)

(二)明确各级林长及责任区。将各级总林长、林长明确到具体人,分级划定林长责任区,建立各级总林长、林长及责任区名录,并向社会公布。省级以下林长责任区划分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可结合辖区内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区、国有林场等实际情况划定。(各州、市党委和政府,省林草局牵头负责;2021年12月底前完成)

(三)设立林长制办公室。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设立林长制办公室,落实人员,配强工作力量;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要明确专人负责林长制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确保林长制全面推行。(各州、市党委和政府,省林草局牵头负责;2021年11月底前完成)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一)发布总林长令。2022年起,省、州(市)、县(市、区)三级总林长签发年度总林长令,对重点工作任务作安排部署,号令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省林长制办公室牵头;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草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长期坚持)

(二)设立林长公示牌。在各级林长责任区域显著位置设立林长公示牌,公布责任区域林草资源概况及林长、专管员、护林员职责和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省林长制办公室牵头负责;2022年5月底前完成)

(三)实行源头网格化管理。落实和统一村级专管员、各类护林员岗位职责、工作规范,严格实行“一村组一专管员”+“每个网格管护单元至少配置1名护林员”的源头管理模式,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处置森林草原灾害和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各州、市党委和政府,省林草局牵头负责;长期坚持)

(四)构建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采取省级统一建设、统一授权、统一维护的方式,构建全省上下贯通、左右联通、分级管理、运行高效的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林长制上下协同、精准管理、责任上图、业务数化、数据共享的目标。(省林草局牵头;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2022年12月底前完成)

(五)建立林长制会议制度。各级根据实际,建立领导小组、林长、督察等会议制度(2022年5月底前完成),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各州、市党委和政府,省林长制办公室牵头;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林草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长期坚持)

(六)建立林长巡林制度。各级制定出台林长巡林制度(2022年5月底前完成),突出抓好重点工作推进、重要事项落实、重大灾害防控等巡林工作,强化责任区域工作落实,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各州、市党委和政府,省林长制办公室牵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林草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长期坚持)

(七)建立林长制督察工作机制。省、州(市)、县(市、区)三级推行由党委统筹,人大、政协具体组织实施的林长制督察工作机制。各级应制定出台林长制督察工作制度,细化明确工作职责任务,规范督察工作的组织与实施(2022年5月底前完成)。(各州、市党委,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林长制办公室牵头负责;长期坚持)

(八)建立林长制信息公开机制。各级制定出台林长制信息工作制度,健全完善信息发布平台,规范信息收集、报送、公开、共享等工作(2022年5月底前完成)。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向社会公告林长名单,发布年度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情况,及时曝光破坏森林草原资源违法行为和典型案件,接受社会监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省林长制办公室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林草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长期坚持)

四、扎实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一)加强生态资源保护

1.科学划定森林草原生态用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严格控制林地、草地、湿地转为建设用地。(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2.强化林地定额管理,林地定额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生项目和乡村振兴项目,从严控制用于工矿开发和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项目。(省林草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3.建立健全森林督查、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及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等长效机制。加强原始森林保护,强化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管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省林草局牵头;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4.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建立草原监测评价体系,开展草原年度动态监测,定期分析和发布监测评估结果。(省林草局牵头;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5.加强沼泽和内陆滩涂湿地的保护,提高湿地保护率。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辅助恢复为辅,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健全湿地监测评价、考核评估体系,强化成果运用。(省林草局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6.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等区域的林草资源保护,提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禁止毁林毁草开垦。(省林草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7.巩固拓展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成果,科学确定古茶山等保护界限,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长效机制,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草原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省公安厅、省林草局牵头;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8.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推动申建普达措、高黎贡山、西双版纳雨林(亚洲象)、哀牢山—无量山等国家公园。(省林草局牵头;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9.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持续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原生境),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及重要栖息地监测,科学开展就地、迁地保护。对亚洲象、滇金丝猴、华盖木等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实施针对性拯救、保护措施。完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实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猎捕(采集)、出售、购买、运输和人工繁育等环节全过程监管。依法查处非法交易、走私、利用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行为。(省生态环境厅、省林草局牵头;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二)持续推进森林草原生态修复

1.融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持续推进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屏障区、哀牢山无量山生态屏障区、南部边境生态屏障区、以金沙江为主的干热河谷带、滇东滇东南石漠化带、高原湖泊及重要自然保护地“三屏两带多点”等重点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应急厅、省林草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2.担负起长江上游保护责任,做好十年禁渔和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狠抓长江经济带生态恢复治理。(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3.加快建设高原湖泊生态廊道,固化湖泊核心保护区,推进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4.充分发挥国有林区、国有林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保障性苗圃基地,大力培育优良乡土树种,推广应用林木良种壮苗。以沿路、沿河湖、沿城镇绿化为重点,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落实部门绿化责任,加快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开展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创建活动,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完善森林经营方案,加强森林经营和退化林修复。(省林草局牵头;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5.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落实退耕地块和补助资金,及时组织验收。(省林草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6.加大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和治理力度,完善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提高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省林草局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7.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推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现空间再造、生态再造、产业再造。(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省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三)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灾害防控

1.坚持森林草原防灭火一体化,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长期坚持)。编制、实施森林草原防火规划,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物资储备建设,健全完善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体系(长期坚持)。建立我省与周边国家和省份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有效防范过境灾害(长期坚持)。通过聘用公益岗位、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森林火灾高危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一般森林火险区的县(市、区)和防火重点单位、防火重点乡镇(街道)要分别组建不少于100人、50人、30人、20人、15人的地方专业防扑火队伍,提升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2025年年底前完成)。(省应急厅、省林草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外办、省气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

2.落实重大森林草原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地方政府负责制,将森林草原有害生物灾害纳入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制定出台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有关地方性法规。开展森林草原有害生物普查,科学确定有害生物名单,按规定及时公布林草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并加强监测、检疫和除治工作。充分调动科研院所积极性,实行重点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开展松材线虫、红火蚁、松梢小蠹等病虫害和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有效治理,防范沙漠蝗、黄脊竹蝗等外来物种入侵。(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3.在稳定森林覆盖率的前提下,加快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等单优针叶林改造,改善林分结构,扩大混交比例,提高森林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省林草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四)深化森林草原领域改革

1.强化法制保障,健全完善林业草原地方配套法规制度。(省林草局牵头;省政府办公厅、省司法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长期坚持)

2.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长期坚持)。2021年年底前完成九大高原湖泊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23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各类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区等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覆盖。(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

3.建立健全国有森林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长期坚持)

4.加大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和财政投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巩固扩大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成果,推动建设集资源培育、产业发展、教育培训、科研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国有林区、国有林场。(省林草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5.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各地在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完善产权权能方面积极探索。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规范草原经营权流转。对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地块进行确权发证。(省林草局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6.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健全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加大补奖力度。健全森林草原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制度,增加森林碳汇。(省财政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长期坚持)

7.整合各级财政资金,采用种群调控、修建防护栅栏等手段防范野生动物肇事致害,实施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保险等制度,统一亚洲象肇事补偿标准。(省林草局牵头;省财政厅、云南银保监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五)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1.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做大做强坚果产业。核桃以大理、临沧、楚雄、保山、曲靖等州(市)为主,澳洲坚果以临沧、德宏、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为主,大力实施提质增效行动,建设一批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的“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省林草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市场监管局、省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2.结合区域优势,以花椒、笋用竹、油茶、板栗、八角、油橄榄、芒果、石榴、沃柑等特色经济林为突破口,实施“小品种大产业”培育工程,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群,结合乡村振兴、“一县一业”示范县等政策给予重点扶持。(省林草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3.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产业类别、规模以及林地资源利用强度,因地制宜发展林果、林药、林菌、林苗、林畜、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产业。(省发展改革委、省林草局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4.支持在水土条件适宜地区建设优质储备饲草基地,促进资源生态修复与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加大优质草种繁育,建立牧草、生态修复用草、草坪草、观赏草、药用草等类型的分区优质草种繁育体系。加大牧草种植业、药草业投入,积极发展草原旅游。(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牵头;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5.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创新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引导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与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和森林人家融合建设。(省林草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6.优化提升木竹及林浆纸加工产业。加大人工用材林培育力度,建设与加工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木材原料林基地。以国家储备林为重点,加快推进速生丰产林、大径级、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强化用材林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加强竹类资源培育,发展优质高产竹类原料基地,增加用材供给。鼓励龙头企业或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原料林基地建设。优化加工布局,提升人造板、林浆纸及林化工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加工转型升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林草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7.强化政策引导,加强橡胶林基地保护,提升天然橡胶种植标准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迭代升级,稳步增加胶农收入,确保国家战略物资安全可控。(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林草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六)切实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力度

1.加强县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履职能力和乡镇林业(草原)工作机构基础设施、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行政执法力量,改善履职需要的工作条件,提升基层支撑保障能力。(省林草局牵头;省委编办、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2.加强森林草原管护队伍建设,稳定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和数量,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逐地逐片落实管理主体,确保林地、草地、湿地和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古树名木等都有林长或者具体管护人员负责管理。森林草原管护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有关规划同步实施。(省林草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乡村振兴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3.积极参与全国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科学布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发挥中国林业大数据中心和中国林权交易(收储)中心作用,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监测平台,不断完善全省森林草原资源管理“一张图”、“一套数”动态监测体系,逐步建立重点区域实时监控网络,及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提高监测预警和问题查处能力。(省林草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4.按规定开展森林草原质量评价和发布工作,建立质量恶化倒查机制。(省林草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审计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谋划。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推行林长制的责任主体,要对标《实施意见》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树立工作“一盘棋”的思想,精心统筹谋划,画好施工图,列出时间表,拿出务实管用的具体措施,州(市)、县(市、区)两级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2021年11月底前完成),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制定出工作方案或工作计划(2021年12月底前完成),确保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各州、市党委和政府,省林长制办公室牵头;省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经费保障。各级财政要强化资金统筹,切实保障推行林长制必要的工作经费,有效保障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建设运维、林长公示牌制作安装、林草资源监测、规划编制、突出问题整治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经费。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建立长效、稳定的森林草原保护修复管理投入机制。(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牵头;省林草局、云南银保监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

(三)强化考核奖惩。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负责组织对下级党委、政府落实林长制情况考核。上级林长负责组织对相应责任区域下级林长考核。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建立林长制责任考核体系,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和细则,将4项约束性指标(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湿地保护率)和4项重点工作任务(生态保护修复,支持保障政策,监督执法体系和基层基础建设,涉林草重大案件、重大火灾、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处置)纳入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客观评价各级林长履职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各州、市党委和政府,省委办公厅(省考评办)、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省林长制办公室牵头;省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长期坚持)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林长制宣传力度,强化政策解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增强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共识,努力营造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良好氛围。(省生态环境厅、省林草局牵头;省委宣传部、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州、市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落实;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