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娟,女,1976年3月生,博士,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草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中国草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草学会草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草业科技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民航局生态评估专家;山东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草牧业示范工程项目克旗示范基地技术指导专家;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签约指导专家。
研究方向:牧草栽培与草地生态。创建了“青岛农业大学草业科学实验室”、“经济草本植物应用研究所”和“农区草业发展研究中心”。以提升草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为中心,开展了优质牧草品种的筛选、栽培、杂草防控及植物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目标在于充分发挥牧草的肥田、低污染、低消耗等优势,采用复种、套种、轮作等技术将优质牧草引入中低产农田,科学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单位面积的草畜产品产出量。近五年,筛选出了适宜山东种植的苜蓿和青贮玉米品种,并且集成了种植、病虫害防治、施肥除杂等配套技术,使每亩田减少施肥30%的情况下蛋白质产出量提高近20%,有效降低了农业的面源污染,增加了经济效益;研制了苜蓿茶新产品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山东省建立了8个种草养畜示范基地,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广泛联系,并辐射带动苜蓿和青贮玉米等牧草26万亩。主要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发表文章100余篇,获得国家审定的苜蓿引进品种1个;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4件,参编著作10余部,参编地方标准3个。2011-2016年任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青岛综合试验站站长;2017年-2020年遴选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社会服务:2012年和2016年分别谏言成立了山东省草产品质检中心与山东省牧草创新团队。创建了国内首个“飞机场草地生态管理防鸟击”的特色学科方向,提出的“在飞机场飞行管理部设置草地生态学研究生工作岗位编制”的建议被采纳,为草学研究生开辟了民航领域就业之路;开发了苜蓿茶产品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指导大学生创新立项,每年指导大学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山东省级优秀实践学生1名,被评为校优秀学术指导教师,建立省内的校外实践基地8处,在省外内蒙古建立基地2处。研究生培养:培养的研究生分别在211高校,中国科学院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甘肃省草原工作站,山东省畜牧总站,青岛、大连、郑州国际机场,东阿阿胶,内蒙古草都集团,袁策集团等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和企业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