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绿春县境内,保护区南部隔中越界河与越南勐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并通过越南勐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老挝丰沙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总面积61860公顷。保护区内最高海拔2637米,最低海拔320米。
历史沿革
1983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黄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9日,国务院批准其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目标
保护区主要保护以热带季节雨林、山地雨林、湿性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鲜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以绿春苏铁、喜马拉雅红豆杉、长蕊木兰、东京龙脑香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生境;保护以印支虎、西黑冠长臂猿、白颊长臂猿、林麝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
核心价值
保护区内共有植物约3000种,有绿春苏铁、东京龙脑香、多毛坡垒、长蕊木兰、伯乐、喜马拉雅红豆杉等3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被称作“活化石”的谭清苏铁在国内属绿春特有,所以被命名为 “绿春苏铁”,是一种生存繁衍年代久远的古生植物,是国家一级濒危植物物种,主要分布在小黑江和李仙江沿岸,分布面积约2000公顷,现存约25万株。陆生水生动物800余种,有黑冠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印支虎、马来熊、灰叶猴、蜂猴等7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保护区毗邻越南和老挝北部,为印度支那地区的北缘地带,因此保存有许多印度支那生物区系的特有类群和特色。
保护区处在古热带植物区系和东亚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自第三纪以来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直接侵袭,保存着古第三纪植被类型。通过评估,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每年70.53亿元,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每年每公顷13.54万元。其中:年涵养水源价值28.03亿元、年保育土壤价值11.05亿元、年固氮释氧价值8.18亿元、年积累营养物质价值0.60亿元、年净化大气环境价值1.50亿元、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21.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