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5-03-13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基本概况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昭通市昭阳区,距昭通市区63公里,总面积19200公顷。保护区内最低海拔2210米,最高海拔3364米。保护区内大山包湿地位于金沙江和牛栏江交汇处,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等梯级电站的上游,是昭阳、鲁甸坝区的生产生活水源地,是渔洞水库的主要汇水区域,是金沙江(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1990年1月5日,昭通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昭通市县级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1994年3月31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25日,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目标

保护区内分布着5958公顷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1%,是黑颈鹤等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其生境——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

核心价值

 

保护区植物区系处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和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过渡地带,物种资源丰富,保护物种多,是生物多样性物种基因库。保护区内保留了滇东北高原面积最大的原生性植被类型,集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多样性于一体。资料显示,目前保护区已经发现的物种有:鸟类15目33科119种,包括1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颈鹤、白鹤、东方白鹳、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等以及2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脊椎动物28目68科253种;两栖类1目4科6种;爬行类2目3科11种;哺乳动物7目21科63种;昆虫15目71科223种,包括1个新亚种(硕步甲云南亚种)、1个中国特有种(金缘虎甲)和10个中国新纪录物种;水生生物566种;管束植物有122科413属737种;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

保护区是黑颈鹤及斑头雁、赤麻鸭等众多候鸟的越冬栖息地。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世界性珍稀鹤类,是世界上15种鹤中被科学界发现最晚且唯一生活在海拔2500——5000米高原上的鹤类,属国际濒危、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