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移亚洲象群安全渡过元江”新闻发布会

2021-08-09 20:00:00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分享到:

发布会现场

8月9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北移亚洲象群安全渡过元江”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彭斌主持发布会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彭斌: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参加“北移亚洲象群安全渡过元江”新闻发布会。

今年4月以来,北移亚洲象群离开其传统栖息地,一路往北迁移,最远行至昆明市晋宁区,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为保障象群安全迁徙,维护沿途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云南省及时成立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省级指挥部,启动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专项工作。8月8日20时8分,象群安全渡过元江干流,北移亚洲象群助迁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省级指挥部和市级指挥部负责同志以及有关专家,向大家介绍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取得的重大工作进展,通报主要工作措施、经验成效及下一步工作方向,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指挥长,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万勇先生;

玉溪市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杨应勇先生;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先生;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先生;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指挥长,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万勇先生发布新闻。

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指挥长,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万勇发布新闻

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指挥长,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 万勇: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感谢大家对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持续关注。

2020年3月,北移亚洲象群离开原栖息地——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7月进入普洱,2021年4月16日从普洱市墨江县进入玉溪市元江县,离开其传统栖息地。4月16日以来,北移亚洲象群迁移110多天,迂回行进1300多公里,途经玉溪、红河、昆明3个州(市)8个县(市、区)。8月8日20时零8分,14头北移亚洲象安全过桥渡过元江干流继续南返,目前,在玉溪市元江县红河街道附近林地内活动,距离普洱市墨江县26公里。加上7月7日已送返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雄性亚成体独象,北移的15头亚洲象全部安全南返,象群总体情况平稳,沿途未造成人、象伤亡,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这次亚洲象群迁移,成为了一次科学之旅、探索之旅、保护之旅,引起国内外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德国之声、今日俄罗斯、意大利广播公司、日本朝日新闻、纽约时报、英国卫报、曼谷邮报等海外媒体对此进行了客观公允的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等国内媒体纷纷点赞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

15头亚洲象安全南返,离不开国家林草局的大力指导帮助,离不开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艰苦细致的工作,离不开沿途群众和企业的无私奉献,离不开各大媒体的关心关注,充分展示了政府高效的治理能力,彰显了云南全省上下保护野生动物、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在此,我谨代表省级指挥部,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亚洲象群北移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要求千方百计确保人象安全,科学有序引导象群回归家园。国家林草局及时派出指导组靠前指挥、大力支持,沿途群众积极配合、理解包容,各地政府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截至8月8日,全省共出动警力和工作人员2.5万多人次,无人机973架次,布控应急车辆1.5万多台次,疏散转移群众15万多人次,投放象食近180吨。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承保公司受理亚洲象肇事损失申报案件1501件,评估定损512.52万元。目前,已经完成理赔939件,兑付保险金216.48万元,相关赔付工作正有序推进。

这次亚洲象群北移,对云南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从中我们也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一、政府主导,高效应对。国家林草局派出了由局领导带队、各有关司局负责人组成的指导组,省级成立了由林草、应急、森林消防、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指挥部,沿途州(市)成立以党委、政府领导为指挥长,各相关部门组成的现场指挥部,各有关县(市、区)抽调林草、公安、应急等部门人员,整合电力、通信、交通、宣传、教育等部门力量,调动乡镇(街道)、村组党员干部,组建综合协调、技术保障、监测预警、安全管控、群众工作等多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国家指导、省级统筹、属地负责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及时出台北移亚洲象群《保护与助迁工作制度》《安全防范常态化工作方案》和《应急管控方案》,形成“上下协同、前后衔接、专业有序”的工作机制。

二、科学指导,专业操作。国内外野生动物专家对此次象群北移处置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提出了大量有益的意见建议,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13名专家组成北移象群处置专家组,全程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双版纳亚洲象繁育与救护中心、昆明动物园、云南野生动物园,以及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的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组成专业“护象队”,全程指导布防工作,科学、有序、规范、高效帮助北移亚洲象群向南迁移。

三、综合施策,全面保护。这次亚洲象群北移,历时久、路程长,省级指挥部以问题为导向,制定“盯象、管人、助迁、理赔”八字方针。一是严密监测。通过地面人员跟踪与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象群实施24小时立体监测,实时掌握和研判象群活动路线。二是超前防范。对亚洲象可能经过的区域,提前进行交通管制,疏散转移群众,避免人象接触。三是科学引导。采取封堵重要路口、动态鸣警、科学投放食物等方式,多次成功阻止象群进入人群密集区域,帮助象群折返迁移。四是及时理赔。启动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定损赔付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发动群众,全民护象。我们在象群途经区域实施严控措施,人员居家、车辆劝返,夜间拉闸限电,工厂暂时停工,在实践中总结出了“熄灯、关门、管狗、上楼”的现场处置工作口诀,排除人为干扰,确保象群安然通过多个重要关口。象群北移过程中,各地群众和企业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耐心,积极支持配合保护防范工作。在玉溪,对于被象群吃掉的庄稼,村民表示,“大象贪吃点儿没事儿,它想吃就吃,我们庄稼吃掉了明年可以长,大象如果损坏了就没有了。”在红河,为了不惊扰象群,庆祝传统节日时,不搞庆典,不点火祈福,转而通过粘贴“吉”象标语、为人象和谐送祝福、绘出心中吉“象”、载歌载舞送吉“象”等方式表达对亚洲象的关爱。为确保亚洲象顺利折返,沿途企业在亚洲象经过时,关灯停产,保持静默......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亚洲象北移途中的一幕幕感人情景,体现了全民爱象护象的精神,成为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五、加强宣传,回应关切。省级指挥部成立后,在省委宣传部的高位统筹谋划下,通过推送新闻通稿、组织现场发布、专题采访、专家解读等方式,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国内外主流媒体广泛深入报道,全球舆论总体呈现正向态势。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500家国内媒体对云南“亚洲象北移”进行了报道,微博、抖音、B站、今日头条等社交和信息聚合平台话题,累计点击量超过110亿次。其中,中央主流媒体报道超过3000篇;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超过50亿次,多个话题单条阅读量超过1.5亿次;对中国亚洲象群北移进行报道的海外媒体超过1500家,相关报道超过3000篇,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报道,生动讲述了云南生态保护故事,真实、立体、全面展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和成效,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目前,象群虽已安全通过元江,但相关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还将持续,直至象群进入普洱市墨江县适宜栖息地后,转由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实施常态化管理。我们也将系统总结本次北移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经验,综合施策,防止亚洲象再次向元江以北迁移。此次亚洲象群北移处置工作只是云南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亚洲象保护任重道远。调查监测显示,近年来,云南亚洲象种群呈现3个明显变化:一是数量增长。通过多年的保护,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978年的150头左右增长至目前的300多头。二是种群扩散。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象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和南滚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到2020年底,亚洲象长期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云南省3个州(市)11个县(市、区)、55个乡镇,且大量活动于自然保护区外。种群扩散已成为当前亚洲象分布动态变化的总趋势。三是习性改变。随着全面禁猎措施的实施,野象由原来的“怕人”,变成了现在的“伴人”活动,频繁进入田地和村寨取食,食性已发生改变,人象活动空间高度重叠。

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关系云南生物和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管理的难点问题。目前,国家将以亚洲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上了日程,将通过整合优化现有栖息地范围,建立统一的保护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水平。下一步,我省将加快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着力加强亚洲象栖息地建设,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全力以赴促进人象和谐。

各位媒体朋友,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们将在国家林草局的关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积极推进亚洲象种群和栖息地系统保护,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实施亚洲象跨区域保护和栖息地自然生态保护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今天通报的情况就是这些。在今后的工作中,请广大媒体朋友持续关注,讲好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

谢谢大家!

彭斌:

感谢万勇局长的发布。下面,请玉溪市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杨应勇先生发布新闻。

玉溪市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杨应勇发布新闻

玉溪市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杨应勇: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晚上好!

根据发布会安排,我就玉溪市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指挥部科学帮助象群渡过元江相关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今年4月16日,北移亚洲象群进入玉溪市活动以来,玉溪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草局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指挥部工作要求,按照“坚持人象安全、坚持预先研判、坚持协调联动、坚持科学助迁”的工作原则,开展好亚洲象群助迁工作。象群一路“北移”途经元江县、石屏县、峨山县、红塔区、晋宁区,又“南回”经易门县、新平县、石屏县、元江县。7月27日凌晨,象群从红河州石屏县大桥乡六美尼村委会进入玉溪市新平县扬武镇短暂停留3个小时后,于凌晨5:40进入元江县甘庄街道青龙厂社区马鹿汛小组东南山林。截至8月8日,象群在元江县境内活动13天,行程143公里。8月8日20时8分,省、市、县三级指挥部的密切配合、科学谋划,帮助象群顺利通过元江大桥,克服了北移亚洲象群“南归”的最大障碍。

为什么说元江干流是象群南归的最大障碍呢?这还得从象群来时的路讲起。今年4月16日,亚洲象群北移进入元江县,于5月11日上午7:30左右渡过元江干流。当时,元江干流处于枯水期,象群渡江当天水流量为73立方米每秒。随着雨季到来,进入7月后,元江进入丰水期,7月、8月平均水流量达到12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流量达628立方米每秒。水流量的剧增,给象群“南回”造成了巨大障碍,成为阻碍象群回家的最大问题。为破解难题、科学帮助北移亚洲象群顺利渡过元江干流,我们严格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精心谋划,精细部署,精准采取措施,为象群顺利渡江日夜奋战。

一是科学选择渡江点。前线指挥部在象群还没进入元江县境内时,便由指挥部人员、水利部门专家、公路部门、林草部门专家对象群过江点进行勘察调查。短短几天内,指挥部工作人员便步行走完元江县境内76公里的元江河道,并结合象群所在位置,深入进行分析研究,为避免象群从水域渡江可能造成的危险和伤亡,最终选择让象群从昆磨公路元江入口收费站附近老213国道老桥桥面渡江。该桥桥梁长151.62米,宽7米,高度14.6米。

二是科学规划助迁线路。为帮助引导象群移动至渡江点。前线指挥部根据象群从石屏县进入元江县所在位置,派出工作组深入踏勘,确定了东、中、西三条线路。元江县委、县政府共投入车辆2844辆次,投入人力6673人次,加强对线路的围堵封控和投食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象群无数次偏移既定线路,但经过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奋战13天12夜后,象群顺利到达渡江点,并顺利渡过元江。

三是严守人象安全底线。省、市、县指挥部合并办公,下沉一线,24小时值班值守和监测预警,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发出预警、及时围堵封控、及时疏散群众。在省、市指挥部的指导下,元江县发动乡镇、村组干部入家入户进行深入细致宣传,对象群经过的2个乡镇(街道)18村(社区)7.3万余人进行安全宣传和告知,提前排查安全隐患。在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工作和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实现了人象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市党委、政府要求,在国家和省林草局的指导下,持续有效开展好各项保护防范工作,努力让象群早日回到栖息地繁衍生息。

我就发布这些,谢谢!

彭斌:

谢谢杨应勇副书记的发布,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属媒体机构。

人民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帮助北移亚洲象群安全渡过元江,核心目标是要引导它们回到适宜的栖息地。我想请沈庆仲老师介绍一下象群回到普洱、西双版纳后的安全如何保障?它们是否还会再次北移?一旦再出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应对?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回答记者提问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 沈庆仲:

对于北移亚洲象群“短鼻家族”来说,能够返回原本栖息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最好。如果不能返回,象群回归普洱市或者西双版纳州之后,我们会按照“人象平安”的总体要求,依托原栖息地已经建立的预警防范体系,做好象群的持续跟踪监测,保障象群在适宜区域内自由活动。当地亚洲象监测、预警、防范、理赔等工作已经常态化并形成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群众在如何与亚洲象和谐共处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在国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持和省林草局的统一部署下,两地正在组织实施栖息地修复改造和安全防范工程建设计划,尽可能为象群提供舒适的栖息空间和安全的迁移通道。

关于象群是否会再度北移这个问题,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历史上,亚洲象曾经遍布黄河流域至云贵高原的大片区域,对它们而言,迁移是一种正常的行为。迁移有助于野象寻找新的栖息地和开展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并且大象的智力水平很高,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迁移的路线能够形成记忆地图。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强,每次成功翻越高山、跨越桥梁或者利用人工设施的经验都可能得到累积和传承。随着云南野象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野象扩散与迁移十分常见。今后,亚洲象还是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迁徙事件,可能是“短鼻家族”,也有可能是其他族群或独象。

亚洲象的迁移扩散不可避免。关于亚洲象保护,国家林草局和省政府已经着手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从保护和平衡的角度开展有预见性的、长期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就现阶段而言,迅速构建完善的监测防控体系,运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对亚洲象活动进行有效管控,尽可能避免亚洲象大规模迁移扩散至关重要。建议进一步全面分析总结亚洲象北移的经验教训,科学论证利用元江、通关、哀牢山等天然屏障部署防线的可能性,尽量将象群活动范围控制在适宜栖息地区域。象群回归后,当前,在省林草局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各地关于亚洲象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即使象群北移事件再度发生,相信我们也能够从容应对。

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

刚才发布词里提到,这次亚洲象群迁移,成为了一次科学之旅、探索之旅、保护之旅,引起国内外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想请陈飞主任介绍一下,在整个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助迁工作中,我们的工作团队都运用了哪些技术手段?取得了什么样的科学成果?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回答记者提问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 陈飞:

刚才,万勇局长的发布中总结了,这次亚洲象北移是一次科学之旅、探索之旅、保护之旅,的确名副其实。自亚洲象北移事件发生以来,有多名野生动物、信息通信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了安全防范和助迁工作,可以说是边工作、边研究、边应用,整个过程中留存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的成果数据,为今后科学有序开展亚洲象保护管理积累了经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朋友们作介绍:

在科学研究方面,北移亚洲象群为动物学家提供了近距离观测亚洲象栖息活动的机会。亚洲象能够准确定位迁移方向、食物水源等方位,以及在群体活动中表现出的团结一致、集体决策、分工协作等行为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监测预警技术方面,北移亚洲象群为信息化监测技术在动物保护领域的运用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大家都知道,亚洲象监测主要采用无人机和红外相机监测技术,但是,北移亚洲象群的整个监测工作是在不停地移动中进行的,过程中要克服监测设备快速转移安装、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电力和通讯保障,以及即时的监测和预警防控信息的多点、双向传导等技术难题。省森林消防总队、各地公安队伍、电力、通信等部门,以及电子设备和电讯企业等给予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人员团队支持,这些问题的解决,充分验证了我国强大的科技服务保障能力,也为完善动物监测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提供了参考。

在防控技术方面,北移亚洲象群为探索动物种群管控方案提供了实验机会。一路走来,我们从中总结了“盯象、管人、助迁、理赔”的防范工作八字方针,还创新性运用了亚洲象迁移线路预判,布控与投食相结合的柔性干预技术。成功引导北移亚洲象群渡过元江就是这些技术集成应用的典型案例。这是继安全将独象送回原栖息地后又一关键事件,标志着我们在群象管理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为今后缓解“人象冲突”乃至“人兽冲突”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刚才发布内容中提到,帮助象群顺利通过元江大桥,就克服了北移亚洲象群“南归”的最大障碍。我想请陈明勇教授解释一下,帮助象群渡过元江为什么那么重要和必要?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回答记者提问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 陈明勇:

元江水系是北移象群返回原栖息地的重要地理节点。元江干热河谷非常特殊,深切河谷地形,形成了干热的气候,具有特殊的稀树灌草丛植被,在外观上类似非洲的“稀树草原”,在学术上被称为河谷型萨王纳植被或半萨王纳植被。从自然地理的发展历史看,元江干流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撞击拉伸后构成的断裂带,是云南最古老的河流之一,也是亚洲象栖息地适宜性的一条分界线。

通过对亚洲象生境需求和云南森林植被资源现状分析,其生存环境可分为四大类:最适宜、适宜、一般和不适宜栖息地。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区是最适宜亚洲象生存的栖息地,普洱和临沧的亚热带区域为较适宜栖息地。通过专家由南向北对西双版纳—普洱—玉溪—昆明的地理气候环境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对亚洲象而言,越向北,气温越低、食物越少,越不适宜亚洲象栖息。而元江水系分隔了两个重要的自然气候带,南北两岸植被类型差异明显,是亚洲象适宜栖息地和一般栖息地的分界线。

渡过元江干流对北移亚洲象回归适宜栖息地至关重要。对于亚洲象而言,元江流域虽然食物和水源丰富,但是隐蔽条件不好,不适宜长期滞留。北移象群渡过元江水系到达南岸,栖息地适宜性将大幅提升,并且更容易与其他族群交流,这对提高亚洲象种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渡过元江干流对促进“人象和谐”至关重要。对人类而言,亚洲象是猛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元江以北大中型城市密集,群众对如何与亚洲象和谐共处的经验不足,发生人象冲突的概率较高,开展安全防范工作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北移亚洲象群渡过元江干流尽快向南返回原栖息地,对人和象而言都是最好的选择。

渡过元江干流对后续亚洲象保护管理至关重要。从保护管理角度来看,北移亚洲象群渡过元江干流返回普洱或者西双版纳后,有利于对亚洲象种群实施集中管理。现阶段,以自然保护区为主,在适宜区域开展栖息地修复改造,构建安全防范设施,将亚洲象群稳定在相对固定的区域,是构建人象和谐的必要措施,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待亚洲象种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要考虑采取科学调控手段,做好种群管理,防止发生大规模无序扩散,造成人象冲突加剧情况。

总的来看,对人和象而言,象群向南折返渡过元江干流都是特别重要的节点。眼下正值雨季,元江干流处于丰水期,水面宽、水流急,对于带着幼象的象群来说,自行渡江难度较大。如何协助象群安全渡江是一道难题。象群自7月27日向南返回至元江县境内后,指挥部就着手考虑帮助象群渡江的问题,制定了从水域和桥面渡江的两套方案。通过提前勘察地形,预判象群迁移活动路线,综合考虑象群的移动速度和活动节律,预设了适宜的取食、取水和休憩地点,并按照预设路线布设移动脉冲电围栏等安全防范设施,结合补食补水诱导、人工开路避开人口密集区等工程,最终协助象群到达适宜渡江的地点,顺利渡江,人象平安,使得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谢谢!

彭斌: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要感谢各位发布人的发布和解答。如果有更多问题,下来之后,可以继续采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刚才,万勇局长介绍了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总体开展情况,杨应勇副书记介绍了护送北移亚洲象群南返渡过元江有关情况,各位专家就媒体关心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通过今天的发布,我们进一步地感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为护送北移亚洲象群安全渡江所作出的巨大努力,象群顺利“南返”成果来之不易。

各位记者朋友,北移亚洲象群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是一次科学探索亚洲象迁移规律的绝佳机会,是一次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功实践,同时也是一个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的经典案例,更是一个有序有力有效处置远距离、长时间、大规模群象迁移事件的成功样本。希望各媒体持续关注亚洲象的保护工作,充分的发挥各自媒体优势,生动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讲好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故事、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