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云南林业02(303)
P. 71
善洲林场华山松木蠹象无人机防治初探
数多,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防 空中防治,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接触农 4
治方式科技水平低;人工防治作业时 药少,提高了喷施者自身安全。
间长、效率低,人员受体力限制,每 2021 年度木蠹象调查监测
天作业时间有限,受地形条件限制, 3.3 操作直观、作业精准 4.1 范围及时间
无法到达林区险峻地块,作业区域有 无人机安装摄像头,操作人员可 范围:善洲林场黄泥沟至瞭望台
遗漏,防治整体区域缺失;如遇连天 在操控器界面屏幕上看到无人机喷施 片区,涉及 76 个二调小班,华山松
2
雨气候,会耽搁工期,影响防治的最 区域,起降有航线记录,做到了直观 纯林面积 66.67 hm ,坐标为东经
佳时段,施工人员长时间接触药物, 作业。无人机搭载定位系统 (GPS) 99°10′20″~ 99°12′5″,北纬
虽做好相应的防护,或多或少也对身 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后可实现精准 24°28′34″~24°32′50″。
[3]
体造成伤害;华山松植株高可达 10 化作业 。 时间:2021 年 3—11 月。
m 以上,针对木蠹象这种生活栖息
在树干中上及冠稍的害虫人工喷施药 3.4 覆盖密度高、直接作用于林冠虫害 4.2 调查方法
物,难以到达虫害密集严重部位的高 无人机作业高度能够根据地形的 4.2.1 固定监测样地调查
2
度,降低了防治效果。 起伏调整,保持与林冠有效距离,当 监测样地面积为 0.067 hm ,设
药液雾滴从喷洒器喷出时,被螺旋旋 置成 25.82 m×25.82 m 的正方形
3 翼的向下气流加速形成气雾流,增加 地块,运用罗盘仪进行测量,四个
了雾状药液对林冠的穿透性。无人机
角开出界沟或设置永久界桩,对样
无人机应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优势 喷洒药量均匀、覆盖密度高,药物直 地内的林木进行编号,测量胸径、
3.1 操作简单、适应性强 接作用于林木的林冠上部,对木蠹象 树高,详细观察每一株林木的健康
无人机机体小,操作简单方便, 等树冠密集的虫口部位针对性更强, 状况,制作表格做好记录。3—10
不需要固定场地,不受地形和树冠高 毒杀更直接,增强了防治效果;药液 月每月开展 3 次监测调查,11、12
度限制,可在复杂险峻的林区地形上 被林冠绝大部分截留,减少了农药对 月每月开展 1 次监测调查;于 4、6、
空作业,覆盖面积广,飞行性能好, 土壤造成的污染。 8、10 月的 30 日分别撰写各阶段《监
可在空中垂直上下飞行、悬停和掉头, 测简报》。
转弯半径小、爬升率大,超低空作业 无人机作业 4.2.2 成虫诱捕监测
操控性能好。 5—9 月, 在 云 南省 林 业和 草
原科学院技术人员指导下,在每
3.2 节约成本,作业效率和安全性高 个固定监测样地内或周边,悬挂
与传统人工喷施作业相比,无人 5 个华山松木蠹象信息素诱捕器,
机减少了用工人数,提高了作业效率, 开展诱捕监测,诱捕期间每月更
降低了劳动强度。无人机具有喷洒均 换一次诱芯,15 d 收集一次诱捕
匀、效率高的特点,其效率是地面人 成果。
工常规喷洒的几十倍以上。一台无人 4.2.3 样木解剖,观察害虫
机 2 个人配合,即可在作业区适宜飞 选择有代表性的受害木,伐倒解
停的空地上就地更换电池、加药、进 剖,调查虫口数量、观察分布位置、
行喷施作业,极大减少了无效作业时 虫态等因子,以分析华山松木蠹象发
间。病虫害防治从人工地面防治变为 生规律。
YUNNAN FORESTRY |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