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云南林业》2025年4期
P. 47
谷生态修复注入力量。
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管护局科研技术应用所
所长李寿琪表示,“我们
计 划 3 年 内, 在 元 江 西
岸实现滇南苏铁野外回归
3 000 株,东岸实现陈氏
苏铁野外回归 2 000 株,
在元江生态站建设苏铁专
类园,收集全国苏铁类植
物进行科学研究,为云南
省极小种群物植保护和生
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坚实
的基础。”
滇南苏铁野外回归,
是我国干热河谷极小种群
物种保护的典型示范。从
野外调查摸清资源底数,
到攻克种子萌发技术壁垒,
再到精准选择原生境回归
点,形成全链条保护体系。
随着元江县苏铁专类园的
规划推进,滇南苏铁的保
护经验将为其他同域濒危
滇南苏铁野外回归
成活保存 54 株,20 株的 径旁,一株株人工繁育的 植物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
3 个点共 60 株,成活保存 滇南苏铁幼苗已经扎根生 南苏铁人工繁育的萌发机 案,共同守护生态多样性
55 株),成活率和保存率 长,新叶舒展如剑,牢牢 制和野外回归技术。“在 发展。
均达 91%。 抓住流失的土壤,焕发着 萌发过程中,我们还是有
复查结果表明滇南苏 勃勃的生机。 很多问题的,最开始因为
铁人工扩繁与野外回归获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 用的土,其萌发率并不高,
得成功,有望通过“科研、 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 基本上萌发率低于 50%。
繁育回归、监测”一体化 站副站长温韩东介绍,人 后来通过摸索和改进,改
保护,逐步扩大其野外种 工繁育实验过程中,因滇 用河沙添加一些蛭石后,
群数量,有效促进野生苏 南苏铁的自然萌发率低的 萌发率才达到 95% 以上。”
铁属资源的恢复。 特性,种子的萌发困难重 经过科研团队的不断努力,
走进位于元江县辖区 重,科研团队对此进行了 目前,共储备幼苗 3 000
的一片滇南苏铁野外回归 数次的探索和改进,终于 余株,未来将分批次进行
云南元江滇南苏
的原生境,巍峨陡峭的山 突破技术瓶颈,掌握了滇 野外回归实验,为干热河 铁保护监测区
YUNNAN FORESTRY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