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云南林业》2025年4期
P. 75

白马雪山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

              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对野生动物进行                   护意义。通过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                   生物多样性。
              监测。通过长期监测,掌握了滇金                   游客容量,减少了旅游活动对保护                   2.3.2  科普活动开展
              丝猴等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                   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
              分布范围、活动规律等动态变化,                   2.2.2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动,如科普讲座、野外考察、自然
              为保护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例如,                      逐步完善了生态旅游服务设施,                教育课程等。与其他部门合作,在
              对滇金丝猴的监测发现,其种群数                   在滇金丝猴公园景区内建设了观猴                   节日节点举办科普讲座和宣传活动,
              量在过去几十年间呈现逐渐增加的                   平台、休息亭、环保厕所等基础设施,                 向青少年和当地居民普及生态保护

              趋势,这与保护区加大其保护力度、                  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同时,注重服                   知识。开展野外考察活动,让参与
              改善栖息地环境密切相关。                      务设施的生态化设计,采用环保材                   者亲身体验自然,增强对自然的热
              2.1.2  栖息地保护与恢复                   料,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例如,                  爱和保护意识。自然教育课程则针
                  实施了一系列栖息地保护与恢                 观猴平台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对野生                   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设计了相应的
              复工程,包括封山育林、植树造林、                  动物活动的影响,避免了对其栖息                   教学内容,提高了科普宣教的针对
              建设保护地等。通过减少人类活动                   地的干扰。                             性和有效性。
              对栖息地的干扰,恢复了部分受损                   2.2.3  生态旅游管理                     2.3.3  媒体宣传与合作

              的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                       建立了严格的生态旅游管理制                     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
              更广阔、适宜的生存空间。在一些                   度,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监管。对游                   平台,加大对保护区的宣传力度。
              退化的森林区域,经过多年的封育                   客进行生态保护教育,引导游客文                   制作了一系列关于保护区的纪录片、
              和人工干预,植被逐渐恢复,野生                   明旅游,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                  科普专栏等,通过媒体传播,提高
              动物的活动踪迹也日益增多。                     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了保护区的知名度和社会关注度。
              2.1.3  打击非法捕猎与盗采                  提高其生态保护意识和服务水平。                   同时,与各大媒体建立合作关系,
                  加强与森林公安等部门的合作,                通过有效的管理,生态旅游在保护                   及时报道保护区的保护成果和最新
              严厉打击非法捕猎野生动物和盗采                   区内得到了有序发展,实现了生态                   动态,引导公众参与保护行动。
              野生植物的行为。通过加大执法力                   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度,设置卡点巡逻,有效遏制了非                                                      3
              法捕猎和盗采现象,保护了野生动                   2.3  科普宣教
              植物资源的安全。近年来,涉及保                   2.3.1  科普基地建设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护区野生动植物的违法案件数量明                       在保护区周边建设了科普教育                 3.1  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
              显下降。                              基地,通过展示馆、标本室、科普                   3.1.1  资金投入不足
                                                长廊等形式,向公众展示保护区的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需要大量
              2.2  生态旅游                         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保                   的资金支持,包括监测设备购置、

              2.2.1  规划与开发                      护成果。科普基地配备了专业的讲                   栖息地恢复工程建设、科研项目开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制定了                 解员,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生动、                  展等。然而,目前保护区的资金来
              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开发了                   详细的科普讲解服务。例如,滇金                   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资金相
              多条生态旅游线路,如滇金丝猴公                   丝猴研究基地展示馆内通过多媒体                   对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保护
              园以观赏滇金丝猴为主的部分徒步                   展示、实物标本等方式,让观众直                   需求。这导致一些保护项目无法顺
              线路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                   观地了解滇金丝猴的生活习性和保                   利实施,监测设备更新换代缓慢,
              同时,了解保护区的生态价值和保                   护现状,以及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                   影响了保护工作的效果。



                                                                                                     YUNNAN FORESTRY | 73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